当前位置:首页 > 规划纲要
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2017-02-07 13:20:45   人浏览

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是山西财经大学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为早日实现“有特色高水平国内一流财经大学”建设目标,根据山西财经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特编制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使命和愿景

   面对信息环境的深刻变革,图书馆应重新思考自己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构建新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力,在开放获取、数字化保存和科研数据管理等方面推进学科服务,提高作为学术合作伙伴的教学辅助作用,满足不断变化的教学与研究需求。

二、发展规划

1、新馆建设

    2016年开工建设新馆,该项目总用地面积4.12万平方米,拟建地上规模2.8万平方米,地下规模8000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馆,通过跨街连廊相连,将东西两馆巧妙地联系成一个下部分离,上部完整的建筑,最终形成一个“化零为整”的总体规划布局。将图书馆的景观打造成一个开放性的学术空间,在传统中寻找校园文脉,同时利用柔性的景观消解传统建筑给人的距离感。开放、多元化、多界面、多层次的景观设计,强调环境与使用者的友好互动。新馆建设在空间营造上开放与半开放相互结合,以创造出适合立体空间的感受。


2、资源建设

提高特色馆藏和馈赠馆藏的使用意识,促进开放存取,开放数据和开放教育资源。加强机构知识库建设,对本机构成员科研成果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促进知识交流和知识传播。大力推进数据库建设,构建财经特色鲜明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提高馆藏利用率,逐渐将各学院图书资料纳入图书馆管理,探索总馆分馆制度,实现图书馆和各学院资料室通借通还。

3、人才培养

   扩大合作和交流,鼓励员工进行科学研究,促进科研与服务相长。促进学科馆员参与学院的科研项目研究过程,加强学科联系。支持馆员参加学术交流和研讨,了解图书馆最新发展动向,为个性化成长提供机会,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充实到图书馆员工队伍。有意识的培养员工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员工的信息素养以增强数据收集的能力来拓展馆藏、空间和服务的规划。

4、延伸服务

在学科服务中嵌入有较高研究水平的馆员,培养创客空间,提供空间支持不同类型的学习,构建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研究、学习、协作和发现。加强对教师和研究生使用数据库的培训,评估图书馆各种服务与资源的效益,继续实现用户驱动的PDA采购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5、智库支持

为建设“山西财大智库”提供各种必需的支持服务,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社会服务,促进学校学科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对“山西财大智库”报告的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效果,检测智库成果数据,探索对我校智库建设的科学评价和营销推广机制。

6、创新发展

   面向社交网络提供图书馆微服务,通过社交媒体,微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和学生管理委员会加强同教师和学生的联系,向用户征集改善业务流程、数据库订购等方面的建议,支持学生社团工作,支持合作和创新文化。加强阅读推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实施阅读干预和身心灵引导。

7、联盟建设

   建立与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省内高校图书馆的共建共享联盟,通过共享印本和数据库资源,在保证必需馆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经费使用效率,重视特色资源建设,各高校机构知识库互相协作、开放获取,共同对抗信息服务商的冲击,降低大宗交易包的订购捆绑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带来的压力。

8、出版支持

   对用户的科研成果进行学术托管、投稿推荐、机构典藏和开放出版,重新思考图书馆在新信息环境下的战略转型,将出版支持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建立山西财经大学文库,对教师的论文、著作实行全方位的机构典藏,促进我校科研繁荣,促进知识交流和知识传播。


三、数据驱动

   利用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全馆范围内的数据获取、数据仓储和使用报告对用户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成立专门的数据评估小组,用数据支撑决策和资源建设,协调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的合作联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阐释适时调整图书馆管理和服务。

四、推广营销

   定期对各学院新入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入馆教育和数据库使用培训,使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更加可视化,被用户熟悉,更好地与用户需求相一致。图书馆员了解可供利用的资源和服务,并能准确提供给需要的用户,符合用户预期需求,促进与教师的协调与合作。

五、目标说明

   大学图书馆应致力于营造一个开放的、资源丰富的信息环境和知识空间,创造各种机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知识发现和交流传播的环境。每个人都享有平等使用信息资源的权利,图书馆员应该尽其所能提高专业知识,提高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利用率,支持教学、研究和创造性活动。将图书馆原生资源和数字馆藏提供给需要的用户,提升用户与图书馆的黏性,提高大学的研究和学术的产量,并通过一系列学术评估促进优秀成果不断产出,尽可能缩小与高水平财经大学图书馆的差距,实现跨越发展。


技术支持:北京百智享科技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73  |  京ICP备1704149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