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规划纲要
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2017-02-07 13:23:19   人浏览

“十三五”时期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实现办学层次提升的关键时期,是促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时期。为适应学校事业发展,科学推进图书馆事业更好地为学科服务、为读者服务,依据《南京财经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图书馆“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图书馆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图书馆遵循学校的“大财经”办学理念,为建设成有特色、高水平的财经大学,图书馆主动适应,积极进取,着力保障教学科研的稳步发展。
  (一)践行“三严三实”活动,推进思想和作风建设。

2010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完善“六项工作机制”,构建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为根本;坚持典型引路,通过在馆内加强先进典型的宣讲,扩大先进典型示范作用的影响力,营造全体馆员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2013年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紧紧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建设“三宽四有”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鲜明导向,牢牢把握活动基本原则和方法步骤,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2015年图书馆党总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开展了三次专题学习,党政四位领导分别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了主题发言。通过学习全体党员和馆员们进一步意识到权力义务和工作中的责任担当。

(二)扩大文献资源总体经费,提升文献资源保障率。

1、电子资源建设突显学科特色和科研导向。在电子资源的采购上,加强反映本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的文献资源建设,注重免费或开放存取网络资源的采集和整合,加强本校自产文献资源和原生数字资源的收集。自建了本科教学参考系统、信息文萃、粮情天地三个特色资源数据库。编排、制作了“世界之窗”的数字资源节目;对学科导航建设进行了重新梳理,剔除了过时的信息和已经失效的链接。注重体现本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的文献资源建设,加强本校自产文献资源和原生数字资源的收集。截止到2015年底,图书馆共购买41个中外文数据库,其中中文数据库有23个,外文数据库有18个,2015年电子资源建设总经费500余万元。比2014年增加22%,占整个资源建设经费比达到56%,达到国内高校资源建设先进水平。
   2、纸本资源采购注重基础性教育与素养性教育。在总结以往图书采购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节,突出财经类高校资源的学术性、研究性、系统性,使纸本资源采购进一步精准化、精品化、专业化、特色突出,彰显文献建设的重点与效益。在压缩复本的基础上增加品种,注重借阅率,关注收藏类图书采购。继续组织外文原版新书进校园的活动,让外文新书直接面对读者,使图书馆外文采购更加科学实用。在全省高校图书馆中率先实行全年“你荐我购”活动,提升资源覆盖率,让读者参与资源建设。2015年纸本图书采购32616种,81906册。外文图书的采购比去年增加一倍。

(三)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涵。
   图书馆经过多年努力,“时文书影”读书节和“兰台新韵”文化节活动在业内已有良好声誉,校内校外影响逐步扩大,图书馆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截止2015年底,图书馆共开展的八届“时文书影”读书节和“兰台新韵”主题文化节。以此为契机,图书馆开展了“民建书画艺术周”、“礼韵诗书 翰墨悠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书画展、“校园廉政文化书画摄影作品展”、“中外经典名著选段朗诵大赛”、“美哉南财”摄影展、多次省市级别和在宁高校“集邮文化展”、“国庆大阅兵与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图片展”等活动。这些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展示图书馆艺术文化内涵和精神魅力,丰富了广大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营造浓郁的图书馆文化氛围。
   图书馆以“巾帼文明岗”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创优服务,2015年,荣获江苏省省级“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三校区所有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立牌上岗,展现图书馆巾帼风采,并由总支书记挂帅成立评估考核小组,由学生参与投票,对三校区窗口服务工作人员开展“业务能手”和“服务之星”的评选活动。由于这些工作的推进,各服务窗口在细节服务和创新服务等方面都有了不少的出新出彩。

“十二五”期间,图书馆服务窗口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最先接受读者咨询需求的馆员作为首问负责人,负责解答读者提出的各类问题或引导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直到读者满意为止。首问负责制的推行,使得馆员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读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

   完善服务承诺,规定限时服务。常规性服务工作以行业服务所需时间的一般标准为基础,尽量简化手续,压缩办理时间,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服务流程,规定限时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近几年来,毕业生离校在图书馆环节迅速、及时、安全,服务细节和服务内涵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服务提倡“四个一点”:“微笑多一点,做事勤一点,效率高一点,脾气小一点”。主动、积极听取读者意见,努力提升服务质量,提供读者满意度。

(四)建立职代会制度,强化民主管理。

为保障职工参与图书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2012年初图书馆召开了第一届图书馆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了《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成立了执委会常设机构,逐一落实了提交大会的提案。此后每年坚持这一会议制度,强化民主管理。
   二、图书馆“十三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积极适应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向,密切结合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以服务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为学校发展提供信息资源保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情报服务支持。把图书馆建设成学校的文献资源中心、学习中心、校园文化中心。
  (二)完善丰富纸本文献资源, 压复本,增品种,补缺藏,适应形势变化。
   随着学校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在资源建设经费、文献采购量、文献的合理布局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文献资源整体布局日趋合理,突出显现了经济管理类馆藏特色,同时收藏了法、工、文、理各学科的资源。“十三五”时期,图书馆将围绕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对文献信息资源和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宗旨,以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与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发展相适应、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互为补充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经过“十三五”建设,力争把图书馆建设发展成为管理科学、服务优质、功能先进的文献资源中心、学习中心、校园文化中心。
   明确纸本资源主要服务于院系专业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纸质文献资源建设注重学科覆盖面和重要资源保障率。适当补充缺藏,完善纸本文献资源体系。拓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和电子资源共享,满足部分读者的个性需要。
  “十三五”期间,图书馆将进一步优化馆藏纸本文献结构。具体来讲,纸本资源建设围绕“压复本,增品种,补缺藏”的原则,完善和丰富馆藏体系;中文期刊基本不变,外文学术期刊尽量压纸本,用电子期刊代替,增加外文非学术期刊采购品种。突出财经类高校资源的学术性、研究性、系统性,在压缩复本的基础上增加品种,关注借阅率,关注收藏类图书采购。对于前两年高频借阅图书,每年年初安排一定的经费进行二次采选,满足读者需求。安排一定的经费对特藏图书进行补充,完善特藏图书的藏书体系。紧紧跟踪重点出版社,各个学科遴选3-6个重点出版社,积极跟踪55家重点出版社。关注国家级图书评奖。开展“你荐我购”活动,并把其纳入日常工作中,对“你荐我购”的图书及时采购、及时上架。联系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供应商、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世界各大出版社参加图书馆举办的外文原版图书展,举办外文原版图书展 ,外文原版图书涵盖艺术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教育、语言等学科,为我校广大师生创造零距离面对国外最新原版图书的机会,让更多的前沿学术著作尽早进入读者的视野。
   进一步提高文献资源覆盖面、保障率。满足读者多需求、多途径、全方位获取信息的使用需求。凭借图书馆的专业优势组织做好专题文献资源建设,构建特色馆藏。不断优化资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配置文献资源的学科、层次、时间、文献类型结构。注重资源的整体规划,保证各学科点的覆盖面、重点学科优势学科覆盖率。确保以学校重点学科、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新专业书籍为重点的藏书建设;提升经济类、管理类资源特色的质量。继续保留经管类图书样本库,持续完善我馆已有的七大特色书系(MBA资料中心、获奖图书系列、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著作系列、中外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名著系列、加拿大专题资料、艺术资源类、年鉴)。增加双语教材以及加强外文原版图书的建设质量,增加日语、法语类原版图书采购。
   期刊和报纸的采购选择注重与本校学科、专业密切相关的核心期刊(以最新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为依据),重点采选与本校教学科研相关的常用期刊、学术性期刊、综合性期刊和知识性较强的素质教育类期刊, 适当采选与本校学科相关并在内容上有一定参考价值的非正式期刊以及在特定方面有较大影响的内部刊物;采选一些有利于读者扩大知识面、陶冶性情、丰富生活的高品质的文娱类报刊、科普读物、大众化读物等。外文期刊维持“十二五”期间的的采购品种,纸本外文学术期刊的订阅全部E-only。 外文期刊主要订购非学术外文期刊,包括日文和法文类期刊,进一步丰富馆藏,拓宽学生视野。

(三) 围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目标,优化数字资源配置,建立评价体系,加强宣传推广力度。
   数字资源建设遵循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按照经费预算,合理配置中外文数据库的比例,形成一个学科完整、内容权威、质量上乘、彰显特色、细化层次的数字文献资源体系。进一步明确数字资源建设以支撑学科建设为重点。在确保学科前沿的重点需求和面广量大的普遍需要的采选原则下,坚持以“高品质、服务可靠、持续发展力强,内容覆盖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兼顾其他专业”为指导思想,确保数据库采购的需求导向。密切配合学校优势学科建设,遵循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求,精心选择,合理划分中外文数据库的比重,合理配置经济管理类、支撑学科类、教学类、学生考试类、工具书、电子图书数据库比例,合理构建图书馆电子资源保障体系。
   跟踪测评已购买的数字资源的使用情况,持续关注读者访问数据库的行为方式与动态变化,掌握数据库的使用效果,搜集用户的反馈信息, 包括用户反馈意见的收集、用户的使用统计、数据库质量评价、数据库系统技术评价等几个方面, 并对数字资源的下载量、点击量、阅读次数、访问次数、检索次数、阅览次数、全文下载次数、文摘下载次数等进行分析。对于用户的反馈意见,图书馆工作人员应通过邮箱以及电话等方式来收集。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图书馆根据高校用户需求、学科建设、社会服务、招生就业的变化,对已购买的数据库进行调整,提高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因资源闲置而造成资金的浪费。
   电子资源的建设围绕用户的需求而开展,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电子资源宣传工作。搭建零距离咨询专家的平台,提升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加强数字资源的利用培训与宣传工作。通过宣传与培训,向读者展示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和服务项目,增进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了解,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和信息素质。注重年轻教师和研究生数字资源的宣传推广。将数据库使用调查、数据库宣传、推广、用户推荐以及用户意见征询等工作常态化,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四)深化服务内涵,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质量,扎实推进服务工作。
   改版升级图书馆网站。图书馆网站是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信息平台,是宣传展示图书馆形象与服务水平的传播媒介。网站改版设计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以便捷实用为原则,合理规划栏目架构,系统整合各类型信息资源,强调页面简洁、导航清晰、内容充实、功能完善。图书馆新版主页以全新友好的用户界面,丰富翔实的服务内容,“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竭诚为广大读者服务。

提升用户培训。以图书馆门户网站升级为契机,通过多种媒体手段,改进用户培训方式,尤其是改进针对新生的图书馆使用培训;改进在线咨询功能;切实加强阅读推广,不仅在检索结果页面显示推荐书目,而且在用户个人图书馆空间增加个性化资源推介。
   优化学科馆员制度。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和研究,提高学科馆员综合素质,主动与院系老师联系,及时了解需求。图书馆准备开展与院系老师的互访活动。学科馆员加强与各院系联系,与相关院系教师形成常规化联络,深入了解各学院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方向,广泛征求了各学院教师对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内容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并负责承担经济类、管理类、政法类、哲学类、计算机类、文学类等六大类图书的采选。
   拓展图书馆服务内涵。现代图书馆功能多元化,不再仅为服务性的资源收藏中心,还日渐成为师生员工的学习、交流与活动中心。图书馆适应这一趋势,充分发掘并利用各种资源和平台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拓展素质教育功能,积极建设“和谐型图书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图书馆着重打造“读书节”和“兰台新韵”两大主题文化节,展示艺术文化内涵和精神魅力,让学习审美化,让生活艺术化,不断丰富广大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营造浓郁的图书馆文化氛围。

  开展深层次开发服务。开通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帮助教师获取校外资源,通过开展文献传递服务,缓解图书馆经费资源不足与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需求之间的矛盾,对教学科研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编辑发行图书馆特色文献《粮食情报资料》和《信息文萃》两种内部刊物。
   开展“走进学院 服务学科”活动。旨在通过与各院系师生读者进行交流,促进图书馆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图书馆与各学院老师及学科团队的沟通和联系,深入了解学院老师对文献资源的需求,让学院老师全面知晓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根据新时期的特点,重新调整图书馆空间布局,结合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构建“学习中心”。按照“资源围绕学习”、“学习促进资源利用”、“资源随手可得”、“咨询服务就在身边”、“个体学习和群组学习”等多个方面布置学习空间的环境。


技术支持:北京百智享科技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73  |  京ICP备17041490号-3